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累计完成的快件量已超去年,但在快件量多出近5亿件的情况下,业务收入却少了近60亿元。面对如此病态的增长,除了依靠国家帮助重新走上健康轨道外,快递企业也在自寻出路。
圆通陷涨价乌龙
日前有消息称,圆通悄然提价,针对文件类快件在原价基础上上调每件1元;物品类快件在原价基础上每公斤价格上调1元。
对此,圆通华北区相关负责人否认涨价并表示,目前圆通正在推出时效产品,快递业务按照时效性收费,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,非刚性调价。该负责人还表示,目前时效快件只局限于北上广等地,下一步准备在华北部分地区开通。
作为通达系的先觉者,近两年圆通发展步调清晰—加盟转直营、快件上天、谋求IPO,此次发力时效服务大有跟顺丰一较高下的意思。
不过,在发展个性化服务的道路上,圆通并不孤独。记者注意到,目前,EMS、顺丰、“四通一达”等快递公司均开始涉足个性化服务,“次日达”、“1-3日限时达”、货到付款、晚间配送、预约时间等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,也为目前微利的行业带来新的盈利点。
硬扛不敢涨价
各大快递企业为了提升自身运营能力,买飞机、换流水线、搭建仓储设施,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。不少快递企业通过融资解决资金问题,但并非长久之计,当务之急是提升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。
目前快递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不能自拔,长期的低价也惯坏了中国的消费者。面对成本压力,快递企业宁愿选择咬牙硬扛也不敢涨价。
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距离上一次快递行业集体涨价已有两年多。这期间虽然申通、海航天天(现天天快递)针对淘宝快件有过调价行为,但并未带动整个行业。直到今年邮政“份子钱”来袭,快递企业集体发飙要将成本转嫁消费者,但几个月后不少快递企业为了抢占淡季市场份额以5元的“白菜价”挣破了头。
目前,快递行业竞争激烈,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,现在民营快递公司利润普遍在2%-3%,但涨价可能面临丢失客户的风险,而这正是快递企业负责人最不愿看到的局面。在往日的采访中,一位负责日常营运的快递企业高管在谈到燃油、土地、人工上涨带来种种压力的时候,最习惯的口头禅是“我们会内部调整来解决”,但究竟怎么解决?无人知晓。
寻求国际化道路
在这种拧巴的心态下,不少快递企业除了完善快件品类走个性化服务路线外,也将目光投向了利润更高的国际快递。
记者发现,目前除EMS、顺丰外,“三通一达”、宅急送均已上线国际快递业务。对于走出国门,有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客户对国际快件的需求与日俱增,这让不少国内快递企业坚定走上了国际路线。
其实,利润因素才是推动国内快递企业走出国门的最大因素。来自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快递企业用3%的业务量,占据了19.6%的业务收入。同城和异地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11.6%、56.9%,但收入只占全部比例的25.4%、71.6%。
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,直接加速了民营快递国际化的进程。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曾表示,上海自贸区的设立,可以让圆通的国际化至少提前3-5年,到2020年圆通速递的国际业务将由现在的2%提升到15%-20%。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,“对我们本土物流企业来说,最大机会在于在家门口就能开展国际化业务,最大悬念在于机会是否对民营企业平等”。